39问医生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郑永江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是由生理因素、药物影响、感染控制、免疫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
1.生理因素
正常生理状态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值会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在夜间时数值较低,白天时数值较高。如果患者在检查前刚刚经历了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低。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建议在安静状态下再次进行检查。
2.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可能会影响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和分布,导致其数值偏低。如果是由于服用上述药物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则无需特别处理,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后即可恢复正常。
3.感染控制
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白细胞对抗感染,其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因此,在感染控制后,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会逐渐恢复正常。此时应继续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4.免疫抑制
某些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针对这些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制定,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5.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降低。这类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免疫调节剂或生物制剂来控制病情,并定期监测血液指标。
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以监测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此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均衡营养,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量,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66
2024-10-2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