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发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8,是指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药物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白血病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
1、正常现象
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正常参考值为15%-17%,如果患者进行检查时,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则可能是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
2、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之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这种情况一般停药后,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会逐渐恢复正常。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因素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临床上患者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还会出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氨基乙酸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4、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导致,主要表现为贫血、口腔黏膜、舌乳头萎缩等症状,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还会出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增殖失控、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患者主要表现为异常出血、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