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细菌性心内膜炎

周彬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细菌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感染导致的心脏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
细菌性心内膜炎通常由血液中的致病菌通过已受损的心血管系统进入心脏,定植于心脏瓣膜或其他内膜表面。这些细菌会释放毒素并刺激免疫反应,导致心内膜组织发炎、增厚和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晕厥等并发症。
诊断细菌性心内膜炎通常需要进行血培养以确定致病菌类型,同时可能包括超声心动图检查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抗生素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医生可能会开具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注射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等,必要时需联合使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抗真菌药物。
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感染的环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牙刷等。
66
2024-09-0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