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一年级孩子出现吃手现象的原因较多,可能与模仿他人、缺乏微量元素、心理紧张、习惯性动作以及口腔疾病等因素有关。若孩子的症状持续存在,则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
1.模仿他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学龄前就开始有吃手的习惯,并且其他同龄人也存在此行为,则可能是由于模仿他人所引起的现象。此时家长无须过于担心,在孩子逐渐长大后该现象通常会自行消失。
2.缺乏微量元素:比如缺锌等,当体内缺乏钙元素时可影响到中枢神经的兴奋度,使其处于亢奋状态,进而会导致孩子不自觉地咬手指甲来缓解不适感。对于此类情况需要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以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锌颗粒等药物治疗。
3.心理紧张: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家庭矛盾而使情绪变得比较焦虑和抑郁,从而会出现通过吃手的方式来自我放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多陪伴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必要时也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孩子进行疏导。
4.习惯性动作:如果孩子本身就有吃手的习惯,则可能并未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属于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此种情况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随着年龄增长其不良习惯也会慢慢纠正。
5.口腔疾病:如鹅口疮等,主要由念珠菌感染引起,患儿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流口水增多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厌食、发热等情况。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吃手的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氟康唑胶囊等药物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避免让孩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橙子、苹果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