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黄疸溶血性是什么意思

吴鹏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黄疸溶血性是指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红素升高和贫血的疾病。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当红细胞被大量破坏时,其分解产物非结合胆红素会进入血液,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时,就会引起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从而出现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现象,即为黄疸。同时,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会引发贫血。黄疸溶血性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和黏膜变黄、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以及疲劳、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针对黄疸溶血性疾病,通常需要进行血液学检查,如全血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胆红素测定等。此外,可能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活检、基因检测等进一步评估病情。对于黄疸溶血性疾病的治疗,主要目标是控制溶血和降低胆红素水平。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溶血;另外,还可以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来增加血浆容量,促进胆红素排泄。
患者应避免饮酒和摄入高脂肪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以预防溶血的发生。
66
2024-09-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