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C体温一般不属于正常体温,因为正常人体温一般在36.3°C至37.2°C之间,流鼻涕可能是由于受凉、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因素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受凉
如果患者不注意自身保暖,身体受到寒凉刺激,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发热、流鼻涕等现象。建议患者多注意自身保暖,适当增加衣物,也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擦拭身体,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
2、上呼吸道感染
若患者身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入侵诱发上呼吸道感染,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还会伴有咳嗽、打喷嚏等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过敏性鼻炎
如果接触尘螨、灰尘等过敏原,可能会诱发过敏性鼻炎,会出现鼻痒、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4、鼻窦炎
鼻窦炎通常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会出现鼻塞、流脓涕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头痛、发热等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还要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可能是发育异常、外伤、鼻腔肿瘤等因素引起的,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不用进行特殊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可采用手术治疗,如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等。
患者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喝水,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患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