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性胆道感染
1.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如果患儿患有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可表现为黄疸、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并且还会伴随皮肤瘙痒以及陶土样便等情况发生。一旦确诊为该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葛西手术等。
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若患儿存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情况,则会引发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通过囊肿切除术或者是胆肠吻合术等方式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二、后天性胆道感染
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若患儿受到细菌感染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也会诱发寒战、高热、右上腹剧痛等症状。此时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注射用青霉素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必要时还需配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或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等方式进行处理。
2.细菌性肝脓肿:若患儿患有细菌性肝脓肿时,也可出现畏寒、高热、食欲减退、厌油感等不适症状。对此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消炎治疗,例如氨苄西林胶囊、阿莫西林颗粒等。同时还需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其他情况:此外,若是患有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性肝胆感染等疾病,也可能诱发上述情况,需完善血常规、B超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积极接受针对性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患儿保暖措施,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另外,还要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带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