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溶血性链球菌从哪里来

邬喆斌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溶血性链球菌一般是从呼吸道、皮肤黏膜、胃肠道以及伤口等部位来感染。

1、呼吸道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能会导致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从而引起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皮肤黏膜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还可通过皮肤黏膜感染,如皮肤化脓性炎症、丹毒、疖等。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胃肠道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还可通过胃肠道感染,如急性胃肠炎,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伤口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也可通过伤口感染,如手术伤口、烧伤伤口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5、其他感染

此外,溶血性链球菌也可通过泌尿系统、胆囊系统等部位感染。

若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与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66
2023-09-2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