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小板数值有些低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正常现象
新生儿刚出生后,身体内的各个器官会处于不断发育阶段,此时可能会出现血小板数值偏低的情况,如果新生儿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的症状,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
2、感染
新生儿在出生后,身体免疫力会比较低,如果没有做好护理,可能会导致细菌或病毒侵入身体,从而引起感染,导致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家长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3、再生障碍性贫血
新生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的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及所致的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等。可遵医嘱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治疗,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4、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增殖失控、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患儿主要表现为异常出血、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如果患儿出现严重的贫血,还需要输注红细胞进行治疗。
5、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性综合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从而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儿出血严重,还需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
若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