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血小板体积下降到5F,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平均血小板体积正常值范围为7-11fl,平均血小板体积下降到5F属于轻度偏低,其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未达到正常月经周期、妊娠或者处于寒冷天气等,导致血液中血小板含量减少,一般无须治疗。
二、疾病因素: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微血管溶血性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减少、伴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会导致平均血小板体积下降到5F。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泼尼龙片、醋酸片等药物治疗,还可选择血浆置换治疗。
2.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血小板含量减少,从而出现平均血小板体积下降到5F的情况,同时还伴有贫血、感染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药物治疗,严重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3.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产生血小板、红细胞及血小板微量元素的临床综合征,会导致平均血小板体积下降到5F。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通过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4.其他疾病:脾功能亢进症、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也可能会导致平均血小板体积下降到5F,还可能伴有脾大、贫血、血小板减少、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可通过血常规、骨髓检查等进行诊断。
平时应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可适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