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肺癌alk基因突变自愈案例?』

乌凇 全科 主治医师
三级甲等
咨询
『肺癌alk基因突变自愈案例?』ALK基因突变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病理学类型,通常情况下,肺癌患者出现ALK基因突变的情况较少见。而临床上并没有肺癌ALK基因突变自愈的病例,但部分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使用第三代ALK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如果在进行组织活检时发现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ALK基因重排的现象,则可以诊断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此类患者而言,由于ALK是一种原癌基因,其发生突变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不受机体免疫系统影响,并且会不断生长、繁殖,从而导致疾病进展。因此,一旦确诊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通常无法自愈,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临床上主要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ALK抑制剂等。其中第一代ALK抑制剂主要包括塞瑞替尼胶囊、克唑替尼胶囊等,第二代ALK抑制剂主要有阿来替尼胶囊、布格替尼片等,第三代ALK抑制剂则有恩曲替尼胶囊、洛拉替尼胶囊等。这些药物均能够有效阻断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ALK信号传导途径,从而使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失去活性,进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建议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复查,明确自身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复发或转移等情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66
2024-02-0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