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脱痂后老起小血泡,多考虑是正常现象,但也不排除是过敏、伤口感染、血管瘤、脂肪液化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在明确病因后接受对症有效的治疗。
1、正常现象
伤口部位结痂后,表面的皮肤组织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此时受到摩擦或者是挤压,可能会导致血泡出现,通常不会伴随其他不适的症状。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日常注意局部的护理即可,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
2、过敏
如果伤口部位接触到过敏性物质,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皮肤产生过敏反应,使得伤口部位出现小血泡,还有可能会伴随着瘙痒、疼痛等不适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也需要更换宽松舒适的衣物。
3、伤口感染
如果患者在伤口恢复阶段没有做好局部的护理,导致局部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伤口部位出现脓液的情况,也会伴随着上述症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也需要注意局部的清洁护理。
4、血管瘤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内细胞增生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局部出现皮肤颜色以及形态改变,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片、醋酸片等药物改善症状,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需要及时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
5、脂肪液化
如果患者伤口部位的脂肪出现液化,就会导致局部的皮肤出现坏死,进而出现脱痂后起小血泡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必要时还需要对伤口进行引流。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