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有核红细胞是指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的,但也可能是由于病理因素导致的,如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疾病。
一、生理因素
外周血中的有核红细胞也称为反常红细胞,常见于新生儿。在部分健康人群中,血液中的核红细胞含量也会普通人群略高,如果是女性新生儿,在检查时会发现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通常属于正常现象。
二、病理因素
1、贫血:贫血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当发生贫血时,由于红细胞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等原因,可导致红细胞的总容量处于减少的状态,引起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的现象,通常还会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不适。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基因突变、接触化学物质等原因有关,因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损伤,则会出现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的情况,还可伴随胸闷、气短等症状。
3、白血病:白血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通常是因遗传因素、其他血液病等原因引起,因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受损、凋亡受阻,可导致外周血中没有足够的幼稚白细胞,也可表现为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还可伴随面色苍白、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4、其他疾病:除此之外,巨幼红细胞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的情况,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患者还会出现皮肤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还可出现出血、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血液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骨髓象检查等,明确原因后针对性治疗。
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还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