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耳道:外耳道的皮肤有皮脂腺分泌皮脂,在潮湿或者油性皮肤的人群中,这些皮脂和脱落下来的上皮细胞混合在一起,凝成比较坚硬而且具有弹性的团块,称为耵聍。一般情况下,耵聍可随着头部活动或下颌运动掉出外耳道口,不会造成堵塞感。但如果洗澡、游泳进水,或者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耵聍局部聚集,就可能会形成硬结,从而阻塞在外耳道内,此时就会感觉耳朵发闷、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
2.中耳:在鼓膜上方与外界相通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开口,叫做咽鼓管。当张嘴说话、打哈欠、咀嚼时,咽鼓管开放,空气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使中耳保持相对的负压状态,同时可以使中耳黏膜表面的毛细血管不易发生淤血,避免中耳炎的发生。而儿童的咽鼓管短且宽,呈活瓣状,当患感冒的时候,很容易因为病毒、细菌感染而诱发急性中耳炎,这时会出现明显的耳朵疼痛、流脓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另外,部分人群的鼓膜过厚,也容易出现耳朵被耳屎堵住的感觉。
3.其他情况:如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疾病,也会出现耳朵被耳屎堵住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如果出现耳朵被耳屎堵住的情况,应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比如耳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积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