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一般有假的,其通常是杂质、受潮、虫蛀等原因所致。
1、杂质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等症状。如果在采摘黄芪时没有将根部清洗干净,就会导致其表面存在较多的杂质,在使用时就会出现发粘、有白点的情况,这种黄芪一般不能使用。
2、受潮
如果黄芪长时间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就会导致黄芪受潮,从而使黄芪中的药物成分发生改变,在使用后就会出现发粘、有白点的情况。患者在使用黄芪时,需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变质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变质的黄芪。
3、虫蛀
如果黄芪长时间放置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就会导致黄芪受到虫蛀,从而使黄芪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在使用后就会出现有白点的情况。患者在使用黄芪时,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虫蛀的黄芪,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
4、其他
如果患者在使用黄芪时,没有注意遵医嘱用药,而是私自增加药量,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上火的情况,从而引起口干、口苦、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用药,可以适当饮用温水进行缓解。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牛黄解毒片、清火栀麦片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另外,对于脾胃虚寒、阴虚阳亢等患者不宜服用黄芪,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