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之后吃药恶心、呕吐,可能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麻醉药物未完全代谢、伤口感染、干槽症、过敏等原因导致。
1、药物不良反应
拔牙是一种有创操作,在拔牙的过程中会对牙龈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拔牙后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抗炎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如果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停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如果患者症状较重,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进行治疗。
2、麻醉药物未完全代谢
在拔牙的过程中,医生会通过注射麻醉药物的方式进行麻醉,以此缓解患者在拔牙过程中的疼痛感。但如果患者麻醉药物未完全代谢,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在麻醉药物完全代谢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3、伤口感染
如果在拔牙后不注意口腔卫生,可能会导致伤口部位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起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甚至会伴有脓肿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过氧化氢溶液等药物进行漱口,抑制口腔内细菌生长。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干槽症
干槽症是指拔牙后牙槽窝内的血凝块发生脱落,并且暴露在口腔内的骨壁上,出现局部剧烈疼痛的情况,还会伴有口臭、牙龈肿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过敏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在拔牙后使用的药物中可能会含有过敏原,从而诱发过敏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