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肝郁气滞的针灸治疗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肝郁气滞可采取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行间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寻找穴位后可由专业医生用毫针刺入人体特定位置。此穴位是肝脏经络上的要穴,刺激此处能够调节肝脏功能,缓解因情志不畅引起的胸闷、胀满等症状。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凹陷处,患者取坐位时暴露足部,使用指腹按压穴位5-10分钟。该穴位为足厥阴肝经之腧穴,具有平抑肝阳、疏肝解郁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肝胆疾患及精神情志类病证。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踝关节上方3横指宽的位置上,取穴时将拇指立起放在内踝尖上,其余四指并拢放于胫骨内侧面,拇趾屈下的凹陷处即为此穴,选取穴位后由专业人士操作。本穴属足太阴脾经,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的作用,主治消化系统、妇科、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以及肝郁气滞导致的症状。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处,取穴时伸腿垂足,同身高的4横指即是,选取穴位后由专业人士操作。本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有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胃肠、头面五官、神志等方面病症,因此对于肝郁气滞也有一定作用。
5.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足背第1、2趾缝端,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双手叉腰,于足背第1、2趾蹼缘之间的凹陷处取穴,选取穴位后由专业人士操作。本穴属足厥阴肝经,具有泄肝火、清肝热的功效,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失眠多梦、癫狂痫证等症,故而对肝郁气滞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加重肝郁气滞的症状。饮食方面宜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66
2024-04-0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