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肝郁气滞脾虚针灸治疗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肝郁气滞脾虚针灸治疗可采取肝俞穴、三阴交穴、中脘穴、足三里穴、针灸治疗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肝俞穴
选择肝俞穴是因为其是肝脏经络上的穴位,能够调节肝脏功能,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肝俞穴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
2.三阴交穴
选取三阴交穴是因为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之一,具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的作用。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后缘靠近踝关节上方3横指的位置上,在此处施以针刺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状态。
3.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上4寸的位置,取穴时仰卧位,前屈上身,于腹白线与肚脐连线的交点处取穴。患者可采取仰卧位,医生用拇指按揉中脘穴约一分钟即可。中脘穴属任脉,是胃经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因此针灸此穴能起到一定的调理脾胃的功效,对于脾虚所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可治多种疾病。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经常对足三里穴进行艾灸或者按摩,能够起到健脾养胃、扶正培元的作用,进而辅助改善脾虚导致的食欲减退、大便溏稀等情况。
5.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常由专业医师操作,在选定穴位后使用细针刺入人体特定位置并旋转捻转,以激发体内气血流通。针灸治疗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缓解肝郁气滞及脾虚引发的问题如情绪低落、消化不良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涉及身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针灸治疗应在严格安全条件下进行,并密切观察有无异常反应发生。
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或紧张,以免加重肝郁气滞的症状。饮食方面宜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泥等,有利于减轻脾胃负担,维护脾胃健康。
66
2024-02-1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