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局部皮肤红肿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深层组织炎症。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毛细血管壁损伤和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丹毒主要累及腿部浅表淋巴管及其周围的软组织,表现为界限清晰的红斑,伴有疼痛和触痛。
2.触痛
由于炎症刺激,会导致神经敏感性增加,从而出现触痛的情况。触痛通常出现在丹毒受累区域,即下肢近端,患者可能感到轻微至剧烈的疼痛,触摸时尤为明显。
3.皮温升高
丹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深层组织炎症,炎症会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进而导致皮温升高的现象。皮温升高常发生在丹毒急性期,尤其是在红斑中心区域,患者可能感受到局部皮肤温度高于正常值。
4.水肿
丹毒中炎症因子会刺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引发局部水肿。水肿多见于小腿和足部,可伴随皮肤紧绷感和沉重感,严重时可能出现凹陷性水肿。
5.淋巴结肿大
丹毒的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可通过淋巴循环扩散,导致附近淋巴结受到炎症刺激而肿大。肿大的淋巴结通常位于患侧腹股沟区,触诊时可发现质地较硬、移动度差且压痛明显的淋巴结。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血液培养等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遵医嘱使用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控制感染。此外,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足部卫生干燥,穿着透气鞋袜,以减少丹毒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