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病危病人出冷汗是什么原因

于晨光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病危病人出冷汗可能是由感染性休克、严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肺栓塞等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出汗异常。建议立即就医以评估病情并接受适当治疗。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器官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此时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至组织间隙,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从而出现出汗、血压下降等症状。感染性休克通常需要及时补液扩容,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常用药物有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电解质平衡调节剂以及葡萄糖注射液进行补充电解质和能量支持。
2.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会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增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这些因素都会促使血糖升高,进而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以应对创伤后的高代谢状态。同时也会引起周围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伤口愈合。严重创伤后,为了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控制感染;对于开放性伤口,可使用碘伏溶液消毒并覆盖无菌敷料。
3.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使身体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引发出汗的现象。此外,还可能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就医,医生可能会给予溶栓治疗,例如静脉注射用阿替普酶、瑞替普酶等药物溶解堵塞的冠状动脉。
4.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实质内部,压迫脑组织引起水肿和肿胀,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当颅内压持续增高时,会引起植物神经紊乱,导致出汗异常。脑出血的治疗包括降颅压和止血,常用的降颅压药物包括片、甘露醇注射液等,止血药物则有氨甲苯酸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等。
5.肺栓塞
肺栓塞发生时,血栓堵塞肺动脉,影响气体交换,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伴咳痰、咯血等症状。此时由于缺氧,身体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防止过热。肺栓塞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常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药物抑制血栓形成,溶栓治疗则采用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注射用尿激酶等药物直接溶解血栓。
针对以上提及的各种病因,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水电解质平衡和心血管状况。建议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生化分析和电解质测定,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片或CT扫描,以评估肺部情况。
66
2024-03-2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