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针灸之后鼓包是什么原因引起

针灸之后鼓包可能是穴位感染、皮下血肿、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纤维瘤等疾病的表现。这些情况都与针灸操作相关,且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不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穴位感染
由于针刺时局部皮肤消毒不彻底或者操作不当导致细菌侵入,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膏进行治疗,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2.皮下血肿
皮下出血积聚形成血肿,常见于外伤或手术后,也可能是针灸时针具损伤微血管所致。对于较小的血肿一般可以自行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较大的血肿则需要医生穿刺引流。
3.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导致内容物逐渐膨胀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可通过激光疗法或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4.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引起。针对体积较大且有明显疼痛感的脂肪瘤,通常需通过脂肪瘤切除术进行治疗。
5.纤维瘤
纤维瘤是起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好发于肌肉比较发达的部位。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冷冻治疗、射频消融等方式来改善病情。
建议密切观察鼓包的变化情况,若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则可能属于感染引起的硬块,此时应避免对该处进行搔抓或按压,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66
2024-03-1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