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宜输血小板悬液的原因

张建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不宜输血小板悬液,因为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反应、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或药物影响可能加重病情,输血小板悬液前应评估风险并咨询医生。
1.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止血功能受损的一种血液疾病。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在血管破损时迅速黏附、聚集和释放收缩因子以促进止血。输注血小板悬液可以快速提高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水平,改善出血症状。
2.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攻击自身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导致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当机体出现自身免疫反应时,可能会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能够减轻自身免疫反应对血小板的破坏,进而缓解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3.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指凝血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固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因为凝血过程需要血小板参与。维生素K缺乏可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补充维生素K可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有助于控制出血症状。
4.感染
感染可能通过激活炎症途径间接影响血小板计数,如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血小板寿命缩短。使用青霉素G可以杀灭细菌,从而减少感染源,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
5.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等,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来降低血小板计数。停用相关药物后观察血小板计数是否恢复正常,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进行可能导致轻微创伤的操作,如拔牙或手术,以免加重出血风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复方皂矾丸等升高血小板的药物进行治疗。
66
2024-02-0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