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慢性肛裂是怎么引起的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慢性肛裂可能是由长期便秘、大便干燥、排便时肛门局部受到机械性创伤、肛管狭窄、感染性肠炎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长期便秘
由于长时间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或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肠道蠕动缓慢,进而引起粪便滞留于肠道内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变得干结,从而形成便秘。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燕麦、芹菜等改善便秘状况。
2.大便干燥
如果患者饮水不足,可能会使大便中的水分减少,导致大便变硬和难以排出,从而加重肛裂的症状。补充水分是缓解大便干燥的有效方法。建议每天至少饮用8杯水,并避免高糖饮料和酒精。
3.排便时肛门局部受到机械性创伤
当排便过于用力时,会导致肛门周围组织受损,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感。使用开塞露可以润滑直肠壁并软化大便,减轻排便时的摩擦力,从而降低肛裂的风险。
4.肛管狭窄
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导致肛管直径减小,影响正常排泄物通过,易诱发便秘和肛裂的发生。手术疗法是解决肛管狭窄的主要手段,包括括约肌切开术和挂线术。
5.感染性肠炎
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能导致腹泻和腹痛,这些症状可能加剧肛裂的症状。抗生素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例如口服诺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针对慢性肛裂,建议定期进行肛门指诊以评估病情进展,还可配合医生进行肛门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66
2024-02-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