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原因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可能是由外伤导致血管壁完整性受损、血管壁薄弱、操作不当引起的医源性损伤、术后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1.外伤导致血管壁完整性受损
外伤会导致血管壁局部破裂,引起血液积聚形成血肿,进而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对于外伤导致的假性动脉瘤,可通过手术修复受损血管。
2.血管壁薄弱
先天性的血管壁薄弱或者后天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血管壁变薄,在受到压力时容易发生破裂,从而形成假性动脉瘤。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
3.操作不当引起的医源性损伤
如果在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过度扩张或穿刺力度过大,可能导致血管壁出现破损,形成假性动脉瘤。对于医源性损伤所致的假性动脉瘤,可采用经皮穿刺引流的方法进行处理。
4.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可能由细菌或其他病原体进入伤口引起,这些微生物可能会侵蚀受损的血管壁,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进一步加重血管壁的损伤。若是由术后感染引起的假性动脉瘤,则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
5.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会影响正常的止血过程,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增加血管壁受损后的出血风险,促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针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可以通过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等方式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以预防并发症。此外,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CTA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便评估假性动脉瘤的变化情况。
66
2024-02-1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