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李帆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可通过颅内压控制、脑保护措施、血管内介入栓塞、开颅夹闭术、脑室穿刺引流等治疗措施进行。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颅内压控制
颅内压控制包括限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和降低颅内压药物如等来缓解脑水肿和减轻颅内压力。降低颅内压有助于防止进一步的神经功能损害并减少并发症风险。颅内压增高是由于血肿导致脑组织受压迫所致,因此需要通过降压来缓解这一病理生理过程。
2.脑保护措施
脑保护措施涉及低温治疗、代谢支持以及预防继发性脑损伤等手段。这些措施旨在减缓脑细胞死亡进程,为后续康复创造机会。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大脑急性缺氧状态会导致大量神经元损伤,此时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3.血管内介入栓塞
血管内介入栓塞是在影像引导下将微导管插入受损动脉进行栓塞,通常采用弹簧圈或生物胶作为栓子材料。此方法适合复杂或难以到达的病变部位;对于某些高危患者而言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该技术利用微创手段对特定受损区域进行封闭处理,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4.开颅夹闭术
开颅夹闭术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在全麻下执行,通过切开头皮暴露颅骨并在直视下找到并夹闭异常的动脉瘤。此法可提供更直接、可靠的视野以便彻底清除血肿及评估周围结构完整性;但需考虑其侵入性较高且可能存在感染风险。
5.脑室穿刺引流
脑室穿刺引流通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在局部麻醉下插入一根细针至大脑内部的脑室系统中以释放积聚的脑脊液。该措施可以直接减轻因脑积水引起的高压状态;适用于存在明显脑室扩大的患者。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以防感染发生。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和颅内压水平。此外,术后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活动,以促进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6
2024-04-2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