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老是有震动感,多考虑是正常现象,但不排除是末梢神经炎、足底筋膜炎、骨刺、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引起的,可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1、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长时间走路或者是跑步,可能会导致脚底的软组织受到一定的刺激,进而出现上述症状。这种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通过适当休息来缓解不适症状。
2、末梢神经炎
末梢神经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可能与感染、内分泌障碍、营养障碍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肢体远端发麻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3、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因为足底的肌肉受到外力的冲击,或长时间地走路、跑步等,引起足底的肌肉劳损,导致足底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脚底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症状,也可遵医嘱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骨刺
若患者脚部关节出现退行性病变,可能会导致脚部关节出现骨刺,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脚底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若患者症状较轻,可不进行特殊治疗,若患者症状较重,可遵医嘱通过手术切除骨刺。
5、腰椎间盘突出症
若患者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是急性损伤,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若腰椎间盘压迫到脚部的神经,就可能会引起脚底震动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若病情较重,患者也可遵医嘱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尼美舒利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