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小孩尿崩症是怎么是什么原因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小孩尿崩症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缺乏、抗利尿激素不敏感、颅内肿瘤、遗传因素、感染后遗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抗利尿激素缺乏
抗利尿激素由下视丘分泌,在肾脏中对抗醛固酮的作用,调节水的重吸收。当其缺乏时,肾脏不能有效地保留水分,导致大量尿液排出。补充外源性抗利尿激素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方法,例如使用去氨加压素片进行替代疗法。
2.抗利尿激素不敏感
由于抗利尿激素受体异常导致机体对ADH不敏感,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低下,从而影响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增多和尿频的症状发生。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米多君片、甲磺酸酚妥拉明分散片等药物增加血容量,减少排尿次数。
3.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压迫神经垂体组织,干扰了抗利尿激素的正常分泌和储存,进而影响到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功能,造成尿崩症的发生。对于确诊为颅内肿瘤引起的尿崩症,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如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摘除术、开颅垂体瘤切除术等。
4.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尿崩症患者的遗传史,则后代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针对遗传性尿崩症,主要是通过限制液体摄入来缓解症状,如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500毫升。
5.感染后遗症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可能会损伤下丘脑或垂体前叶,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如果是感染后遗症所致的尿崩症,需要积极寻找并消除原发病灶,同时监测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日常活动水平和精神状态,以评估身体状况。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血液电解质检测、尿液分析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扫描等检查,以便进一步了解病情。
66
2024-04-0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