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渗
外渗是指液体或药物从静脉流入周围软组织中,导致局部水肿和炎症。当患儿存在外渗时,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出至组织间隙,引起局部水肿。对于外渗引起的输液后手部肿胀,首先需要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然后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镁溶液湿敷以促进消退。
2.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壁受到刺激或损伤而发生的一种炎症反应,此时会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表现。这主要是因为炎症因子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引起局部充血和水肿。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缓解。
3.过敏反应
输液过程中使用的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肿。如果确诊为过敏反应所致的手部肿胀,则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并按紧急医疗程序处理。
4.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通常由药物不耐受或个体差异引起,这些物质作为异物进入体内后会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进而出现输液部位肿胀的情况。针对输液反应导致的手部肿胀,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同时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此时由于炎症因子的作用,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水分和蛋白质渗透到组织间隙中,引起水肿。感染性休克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因此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建议定期评估患处情况,避免过度活动受伤肢体,以免加重肿胀。必要时,可以进行超声波检查、X线检查以及血液分析来评估肿胀的原因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