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布氏杆菌病是几类传染病?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布氏杆菌病属于乙类传染病。该疾病是由布氏杆菌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可通过接触受染的动物及其排泄物、摄入污染食物或水,以及接触患者体液等方式传播。
布氏杆菌病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当健康人与携带者或患病的动物密切接触时,细菌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处进入体内,开始繁殖并扩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布氏杆菌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出汗不退、关节痛、睾丸肿胀等。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感染后数日至数周内,持续时间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
诊断布氏杆菌病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和培养分离法等实验室检查。其中,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而培养分离法则能直接证实是否存在活菌。布氏杆菌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链霉素等。对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医生会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
预防布氏杆菌病的关键措施是避免与患病或带菌动物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处理牲畜尸体或其排泄物时需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和口罩。
66
2024-01-1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