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出生后1-7天,常见的症状有皮肤硬肿、体温低、体重不增、肌肉松弛、肢体疼痛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
1、皮肤硬肿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低,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皮肤血管收缩,使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会导致皮肤出现硬肿的症状,一般发生在面部、颈部、肩部、背部等部位,还会伴有皮肤发红、发紫、发黑等症状。
2、体温低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体温降低的情况,一般体温会低于35°C。
3、体重不增
由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含量减少,从而出现体重不增的情况。
4、肌肉松弛
由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会导致肌肉收缩无力,还会伴有肌肉松弛的症状,从而引起四肢无力、不能站立等现象。
5、肢体疼痛
由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会导致肌肉以及皮肤出现损伤,从而引起肢体疼痛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关节疼痛、腰背部疼痛等。
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新生儿去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暖治疗,比如增添衣物、使用热水袋等,必要时还可以遵医嘱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颗粒、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