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出生后1-7天,症状通常是由轻到重,由近心端开始,逐渐累及四肢、躯干和面部。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低,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使皮肤的血管收缩,导致皮肤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一般是由轻到重,由近心端开始,逐渐累及四肢、躯干和面部,会出现皮肤硬肿、皮肤呈暗红色或青紫色、皮肤干燥、肢体冰冷等症状。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如果体温在35.5°C以下,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适量增减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等。如果体温超过了38.5°C,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保暖,可以使用热毛巾擦拭身体,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症状。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