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和机制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先天性巨结肠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如、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胎便排出障碍或肠道功能异常引起,导致结肠肥厚、肠管狭窄,进而引发便秘、腹胀等问题。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1.遗传因素
先天性巨结肠可能由家族遗传引起,涉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等模式。针对遗传性疾病的治疗需要考虑基因疗法,例如使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修复。
2.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如
由于胚胎期发育过程中神经嵴细胞迁移不完全导致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或缺失,进而影响肠道运动功能。对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损引起的先天性巨结肠,可采用营养支持治疗,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3.肠道细菌过度生长
当先天性巨结肠伴随有小肠黏膜下淋巴管扩张时,会导致小肠内细菌进入肠壁淋巴组织中繁殖,从而出现肠道细菌过度增长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减慢,进一步加重了巨结肠的症状。先天性巨结肠伴小肠黏膜下淋巴管扩张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
4.胎便排出障碍
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由于病变肠段痉挛狭窄,无法正常排泄胎便,导致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肠道中积聚,进一步加重了肠道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巨结肠的发生。先天性巨结肠伴有胎便排出障碍的患者可通过灌肠的方式促进胎便排出,减轻不适症状。
5.肠道功能异常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远端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减少致近端结肠继发性肌间神经丛发育不良,使结肠缺乏正常的神经支配而发生痉挛,进而出现一系列以顽固性便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如果存在肠道功能异常的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按摩腹部等方式缓解不适症状。
建议定期进行新生儿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先天性巨结肠及相关并发症。必要时,应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扫描或钡剂灌肠X光片,以评估巨结肠的程度和范围。
66
2024-02-0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