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新生儿溶血病可能由母子ABO血型不合、母子Rh血型不合、先天性红细胞发育不全、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病因引起,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评估和治疗。
1.母子ABO血型不合
ABO血型系统中A、B和H基因编码产生相应的凝集素和凝集原。当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或B型时,可导致红细胞表面的A或B抗原被母亲的IgG抗体识别并攻击,引起溶血。O型血的母亲需接受Rh阴性检测以预防Rh阳性的新生儿发生溶血。必要时,可通过光照疗法或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干预。
2.母子Rh血型不合
Rh血型系统中的D抗原是主要致敏原,未接触过D抗原的母亲在分娩Rh阳性婴儿后可能产生针对D抗原的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与胎儿红细胞上的D抗原结合,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的抗体。对于Rh阴性母亲和Rh阳性胎儿的情况,应使用抗Rh免疫球蛋白注射来预防新生儿溶血病。
3.先天性红细胞发育不全
先天性红细胞发育不全是由于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这些缺陷可能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从而引发溶血病。确诊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以及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等特殊检查。
4.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
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代谢,易受到破坏,进而引发溶血病。患者可以通过血液分析、血清学检查、骨髓穿刺等确定诊断,并配合医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氢化可的松、等。
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红细胞视为外来抗原并发起攻击所致,此时会产生大量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提前破坏。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患儿的血红蛋白数值,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必要时,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完善溶血筛查、血型鉴定等相关检查。
66
2024-03-0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