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障碍,从而引起持续高热。而风寒感冒是外感风寒邪气所致,此时卫表功能失调,使机体产热量增加。伤寒患者会出现稽留热,即体温持续在39℃以上,且波动范围不超过1℃。而风寒感冒则表现为发热不扬,体温可能在38℃左右,且不易退热。
2.头痛
伤寒时由于炎症刺激全身各处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可压迫头部神经根,进而引发疼痛。此外,感染会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这些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颅内压增高,也会引起头痛。而风寒感冒通常是因为受到风寒之邪侵袭,导致卫阳被郁,失去正常调温功能,所以会出现怕冷、头痛的症状。伤寒患者的头痛多为全头胀痛,有时伴有钝痛。而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常位于额头或两侧太阳穴区域。
3.腹痛
伤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当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扩散到全身时,会导致肠壁充血水肿和渗出物增多,进而引起腹部不适甚至疼痛。而风寒感冒主要是由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所引起的,此时容易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气上逆,则可见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伤寒患者的腹痛一般较为剧烈,位置相对固定,常见于右下腹部。而风寒感冒引起的腹痛多为轻微或阵发性,可能伴随腹泻或便秘。
4.腹泻
伤寒杆菌产生的内毒素以及继发性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肠蠕动加快,进而引起腹泻。而风寒感冒时,机体为了驱散寒邪,可能会出现肠胃痉挛的情况,进而导致腹泻的发生。伤寒患者的腹泻通常呈水样便,每天排便次数较多,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症状。而风寒感冒引起的腹泻多为稀薄糊状便,可能带有白色或黄色泡沫。
5.脓血便
伤寒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长期存在肠道炎症,可能导致黏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随着病情的发展,溃疡面逐渐扩大加深,最终发生坏死脱落,混有血液及其他成分排出体外,形成脓血便。而风寒感冒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脓血便,但如果合并了细菌性痢疾或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就有可能出现此情况。脓血便通常发生在伤寒患者的中后期,粪便中除了有血液和黏液外,还可能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针对上述症状差异,建议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如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培养等,以辅助诊断。治疗方面,伤寒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而风寒感冒则需要解表散寒,可以服用荆防败毒散、麻黄汤等中药方剂。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