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维生素D中毒原因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维生素D中毒可能是由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D、超剂量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强化食品摄入过多、肝脏代谢障碍、肾脏排泄功能受损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但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血清中的钙离子浓度升高,进而引起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这会使得钙从尿液中排出减少,导致高钙尿症和肾结石等问题。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尿、夜尿增多等症状。
2.超剂量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
维生素D通过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液中钙和磷的平衡,促进骨骼生长发育。但是大剂量摄入会引起中枢抑制作用,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头痛、乏力、嗜睡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处理。
3.强化食品摄入过多
强化食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维生素D,若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体内维生素D蓄积而引起中毒。对于此病症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摄入量以及促进其排出体外。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强化食品的摄入量。
4.肝脏代谢障碍
维生素D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肝脏存在代谢障碍,会导致维生素D不能被有效利用,从而积累在体内产生毒性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肝脏解毒药物进行治疗,如水飞蓟宾胶囊、护肝片等。
5.肾脏排泄功能受损
维生素D主要经由肾脏进行排泄,当肾脏排泄功能受损时,会导致维生素D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使其在体内的浓度增高,进而引起中毒。对于肾脏排泄功能受损引起的维生素D中毒,可以通过增加水分摄入量来促进其排泄。此外,还可以遵医嘱服用等利尿剂以加速排泄。
建议定期监测血清钙和磷水平,以评估维生素D中毒的程度和进展。必要时,可能需进行骨密度测量、肾功能测试等进一步的诊断措施。
66
2024-04-1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