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排斥

毛卫 全科 主治医师
三级甲等
咨询
器官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可能是由于巨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供体与受体组织不匹配、感染等病因所致。排斥反应可能导致移植器官功能受损,需及时处理。
1.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在血液中存在异常增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些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它们的抗体,导致移植器官被错误地识别为外来抗原而发生排斥反应。对于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可以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进行治疗。
2.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的一种疾病状态。当移植的器官作为“非己”抗原进入人体后,会被视为外来异物,从而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B细胞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多种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例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
3.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对特定抗原的易感性,进而影响移植物的排异反应。这些遗传差异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不同,从而影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预防性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是减少遗传相关排异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他克莫司、环孢素等。
4.供体与受体组织不匹配
供体与受体之间的组织配型不一致会导致免疫系统将移植物视为外来入侵者并发起攻击。这主要是因为供体与受体之间的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分子不同,使得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移植物中的MHC分子。为了降低组织不匹配引起的排异反应,可以在手术前对供体和受体进行详细的组织配型分析,选择最合适的供体以减少排异风险。
5.感染
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导致移植物被误认为外来抗原而触发排异反应。感染时释放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会模拟外来的抗原,进一步加剧免疫系统的误解。预防感染是减少感染相关排异的关键策略,可通过定期监测和及时治疗感染来实现。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等。
建议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以及免疫功能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推荐进行HLA分型检测,以帮助优化供体-受体匹配,减少器官排异的风险。
66
2024-02-0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