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能是由食用未经彻底煮熟的含有病原菌的食物、食物储存不当导致病原菌滋生、水源污染、餐具消毒不彻底、个人卫生习惯差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食用未经彻底煮熟的含有病原菌的食物
由于未充分加热处理,这些病原体可能存活并释放毒素,在摄入后引起感染。例如沙门氏菌感染可通过加热至70℃以上杀死,使用温度计监测食品内部温度是必要的。
2.食物储存不当导致病原菌滋生
当食物储存条件不佳时,如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食物中毒。因此,应将食物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并遵循正确的储存和处理指南以减少风险。
3.水源污染
如果饮用被污染的水,可能导致消化道、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受损。建议通过安装滤水器或煮沸水来净化水源。
4.餐具消毒不彻底
如果不彻底清洗或消毒餐具,残留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可能会在进食时进入体内,增加患食物中毒的风险。确保在用餐前后对餐具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概率。
5.个人卫生习惯差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未洗手就直接接触食物,可能导致病原菌传播到食物中,引起食物中毒。强调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特别是在准备和食用食物之前和之后,可以显著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此外,建议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对于易感人群,包括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必要时,可进行大便常规、血常规以及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相关检测,以早期发现并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66
2024-03-2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