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口流涎中医治疗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口流涎中医治疗可采取中药外敷、针灸疗法、穴位注射、吞咽功能训练、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等方法。
1.中药外敷
通过将特定功效的草药研磨成细粉后加水调制成糊状,涂抹于特定穴位上。例如取适量白芷、防风等药材,捣碎后外敷于胸前。此方法主要用于缓解消化不良引起的口流涎症状。
2.针灸疗法
针灸是利用金属制成的特制针具刺激人体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可选择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口流涎现象。
3.穴位注射
在无菌条件下将药物注入选定的穴位中,通常由医生操作完成。如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族口服液、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此方法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口角流涎。
4.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包括一系列针对口腔、咽喉及颈部肌肉的活动设计,旨在恢复或改善吞咽功能,需要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对于因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吞咽障碍而伴随口水分泌增多者有帮助。
5.肉毒杆菌毒素注射
肉毒杆菌毒素通过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来减少肌肉收缩,从而达到松弛的效果;一般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并注射。主要适用于面肌痉挛、眼睑痉挛等引起的不自主运动导致的口角流涎。
在接受上述任何一种传统医学治疗前,应确保不存在对该疗法所涉及的任何草药成分过敏的情况。同时,建议定期评估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66
2024-03-2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