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39℃多时,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则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进行治疗。
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导致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引起发热,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低热是指体温在37.3~38℃之间;中度发热指体温在38.1~39℃之间;高热指体温在39.1~41℃之间;超高热指体温大于41℃。若持续高温不降,可能会对大脑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补液以及退热药物治疗,比如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磷酸钠注射液等。
在处理高烧症状时,应避免过度依赖物理降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与治疗。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不适症状。
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导致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引起发热,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低热是指体温在37.3~38℃之间;中度发热指体温在38.1~39℃之间;高热指体温在39.1~41℃之间;超高热指体温大于41℃。若持续高温不降,可能会对大脑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补液以及退热药物治疗,比如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磷酸钠注射液等。
在处理高烧症状时,应避免过度依赖物理降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与治疗。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