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什么检查方法?应怎么检查?

陈波 主治医师
三级甲等
咨询
找到有关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检查的一些资料,详细如下:

  1.血常规


  (1)血片检查仲可见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呈三角形盔形、、扭曲形及红细胞碎片。


  (2)血小板计数:约93%出现血小板减少,呈进行性下降,少于100×109/L(10万/mm3),严重时少于50×109/L(5万/mm3),常较早出现。周围血可见较多新生的、体积较大的血小板。血小板≤30×109/L时,有颅内出血的可能。


  2.凝血检查


  (1)凝血时间:正常7~12分,高凝期缩短≤6分,低凝期明显延长,>25秒。


  (2)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日龄4天以内≥20秒,5天以内≥15秒可诊断DIC。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正常37~45秒,>45秒可作为DIC诊断标准。


  (4)纤维蛋白原降低新生儿<150mg/dl(正常200~400 mg/dl)。


  (51)D-二聚体增多(凝血酶生成后,激活因子ⅩⅢ,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X、Y、D、E碎片,其中两个D碎片形成D-二聚体),敏感性达93%.目前国际上已 将此项检查列为诊断DIC的关键性检测项目。高于正常4倍以上可诊断。


  (6)抗凝血酶Ⅲ(AT-Ⅲ)降低,<60%.正常活动度为80~120%,或200~300mg/L


  3.纤溶检查


  (1)血浆凝血酶时间(TT)延长,新生儿正常为19~44秒,比对照>3秒有意义。


  (2)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24小时后阳性有意义,但阴性不除外DIC.


  (3)血清FDP增高(>20μg/ml)


  (4)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此外,近年来也用几项新的实验指标,如抗凝血酶Ⅱ(AT-Ⅱ)、Ⅶ及Ⅴ因子、血小板B-血栓球蛋白(B-TG)等。


  综合上述各项实验室检查,可分为两类:① DIC筛选试验:血小板减少;PT延长;KPTT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②有助于DIC确诊的试验:FDP增多;Ⅶ及Ⅴ因子减少,凝血酶时间延长(不为鱼精蛋白纠正)。


  根据原发病因和病情选择B超、CT、X线等各种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66
2011-05-2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