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基准值,说明血小板体积均一性高,没有特殊临床意义,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血小板数量正常,仅此项低于基准值,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由于药物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原因导致。
1、正常现象
血小板分布宽度是用于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离散度,正常范围是9%-17%,低于正常范围即为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高于正常范围即为血小板分布宽度增高。如果患者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则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
2、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出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上述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司坦唑醇、达那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则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
4、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出现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5、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DNA合成障碍导致血细胞巨幼变的疾病,由于血细胞巨幼变,会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