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质(+)一般不严重,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也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导致,比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能够治愈。
1、生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过度劳累或者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尿液中出现少量的蛋白质,引起尿蛋白质(+)的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休息后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2、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肾小球损伤而引起的疾病,可能是因为感染或者遗传等原因引起,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氢片、醋酸片等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做肾移植手术治疗。
3、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者其他细菌感染引起,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治疗,一般在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能够使病情得到缓解,所以尿蛋白质(+)一般不严重。
4、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可能是因为遗传、环境等原因引起,会导致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本脲片等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做肾移植手术治疗。
5、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是因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患者会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等症状,也会导致尿蛋白质(+)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做血液透析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除此之外,患者还需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