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用克氏针固定后可能还会移位,通常是由于过早负重、骨折固定不牢固、再次外伤等原因所致。
1、过早负重
骨折后需要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如果过早下地活动,可能会导致克氏针过早松动,从而引起骨折端移位。患者在骨折固定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过早下地活动,以免引起骨折端移位。
2、骨折固定不牢固
如果患者在骨折固定后,骨折端没有完全愈合,过早活动,可能会导致骨折端受到挤压,从而引起骨折端移位。患者在骨折固定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过早下地活动。如果骨折部位没有出现明显的移位,可以通过石膏外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的移位,需要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
3、再次外伤
如果患者在骨折固定后,再次受到外伤,可能会导致骨折端移位,出现骨折端畸形愈合的情况。患者在骨折固定后,如果出现骨折端移位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将骨折端恢复至原有的解剖结构,术后需要进行石膏外固定,直到骨折完全愈合。
建议患者在骨折固定后,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动态监测骨折端的恢复情况,如果出现骨折端移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