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常伴有寒战反应,一般是由于体温上升、肌肉收缩、皮肤散热、外周循环收缩、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等原因所致。
1、体温上升
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发热时,由于体温上升,机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会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血液循环减少,从而引起寒战、发冷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缓解,如用温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处,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进行治疗。
2、肌肉收缩
发热时会导致肌肉收缩,从而出现寒战、颤抖的现象。患者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缓解症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药物进行治疗。
3、皮肤散热
发热时会导致皮肤的毛孔扩张,从而出现散热的情况,导致皮肤发红。如果患者发热时体温在38.5°C以下,可以使用温毛巾擦拭手心、脚心、腋窝等处,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如果患者发热时体温在38.5°C以上,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4、外周循环收缩
发热会导致外周循环扩张,从而出现寒战、发冷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喝温水,有助于促进外周循环,改善寒战、发冷的症状。
5、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
体温升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从而引起寒战、发冷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
如果发热症状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具体原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