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人吃鲐鱼中毒

张建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人吃鲐鱼中毒主要是因为食用了未熟或变质的鲭鱼、沙丁鱼、秋刀鱼、金枪鱼、竹荚鱼等富含组胺的鱼类所致。虽然这些鱼类通常可安全食用,但若处理不当或储存条件不佳,可能导致组胺大量产生,引起组胺中毒。
1.鲭鱼
鲭鱼含有组氨酸,当其被分解时会产生一种称为组胺的物质。过量摄入组胺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引发中毒症状。食用过多的鲭鱼可能会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沙丁鱼
沙丁鱼也富含组氨酸,在储存或加工不当的情况下容易滋生细菌并产生毒素。进食后可能引起胃肠炎、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长期大量食用沙丁鱼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成熟,严重者可出现贫血。
3.秋刀鱼
秋刀鱼在腐败过程中产生的组胺会蓄积于鱼肉中,食用腐败的秋刀鱼会导致组胺中毒。组胺中毒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4.金枪鱼
金枪鱼在捕捞后常处于缺氧状态,此时鱼体内会积累大量的肌红蛋白,进而促进组氨酸分解为组胺。食用含高浓度组胺的金枪鱼可能导致头晕、心悸、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5.竹荚鱼
竹荚鱼中含有较高的组氨酸,若未妥善处理或存储不当,可能导致其分解成组胺。过量摄入组胺会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水肿、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上述提及的所有鱼类均需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以减少潜在风险。此外,对于存在食物不耐受或对某些海鲜过敏史的人群,应避免食用这些鱼类以防发生意外情况。
66
2024-03-2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