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管理条例指的是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人身健康,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主要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卫生宣传、环境卫生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卫生质量监测等。其中个人防护是指在公共场所不允许有陌生人探访,不允许去卫生条件差的公共场所洗澡、不宜用公共厕所拖把,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卫生宣传是指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掌握自我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自我保健与健康管理能力。环境卫生管理是指在公共场所采取有效的卫生措施,控制和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传播及有害物质。设备设施管理是指在公共场所对设备、设施进行合理的清洁、消毒、维护,保证卫生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卫生质量监测是指对卫生工作的全面监督,包括对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保养、检修等,以保证卫生工作的有效进行。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如果违反法律则需要依法追究责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人员和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掌握自我保健知识,了解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在公共场所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如勤洗手、不在公共场所吃饭、不互相使用公共物品、出门佩戴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