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一般是指肌腱、韧带附着处的骨质撕脱,可能是由于外伤、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的。撕脱性骨折20天后走路,可能会导致患处疼痛、肿胀、加重病情、影响骨折愈合、感染等情况,因此不建议患者过早进行走路。
1、疼痛
撕脱性骨折通常是受到外力撞击或者度训练时,肌腱、韧带附着处的骨质出现撕脱性损伤所引起。而骨折后会导致局部的软组织受损,而在20天后,损伤的软组织还没有完全恢复,此时如果过早走路,可能会导致患处出现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肿胀
如果患者在骨折后,没有及时进行制动,会导致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进而会导致局部出现肿胀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冷敷治疗,可以促进毛细血管收缩,缓解肿胀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热敷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肿胀的情况。
3、加重病情
如果患者在骨折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而且也没有注意休息,会导致病情持续加重,进而会导致患者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钙、乳酸钙等钙剂进行治疗。
4、影响骨折愈合
如果患者在骨折后没有及时进行制动,会导致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进而会导致骨折部位的愈合受到影响。建议患者在骨折后制动,可以避免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
5、感染
如果患者在骨折后没有及时进行清创治疗,可能会导致细菌通过伤口进入机体,引起感染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同时患者还要加强营养的摄入,多吃一些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