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急迫性尿失禁的原因和治疗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急迫性尿失禁可能由压力性尿失禁、年龄相关性尿失禁、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炎、前列腺增生等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
1.压力性尿失禁
由于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导致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这会导致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出现尿液漏出。可通过物理疗法如提肛运动来加强盆底肌肉,必要时手术如阴道前壁修补术也可考虑。
2.年龄相关性尿失禁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器官逐渐衰退,控制排尿的能力也会下降,从而引起尿失禁的发生。针对此病可以使用抗胆碱药进行治疗,比如阿托品等。
3.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排尿控制异常,包括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大脑和脊髓之间的信号传递,进而影响膀胱和尿道的功能。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药物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山莨菪碱片、硫酸阿托品片等,以及α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缓释片、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
4.膀胱炎
膀胱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炎症刺激可导致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进而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抗生素治疗是首选方案,例如遵医嘱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
5.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增大的腺体压迫后尿道,使膀胱颈抬高,造成排尿阻力增加,当超过膀胱的存储容量时就会发生尿失禁的情况。对于轻度至中度下尿路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通常首选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片、依立雄胺片等;重度下尿路症状者则需考虑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建议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增强控尿能力,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尿液滞留时间过长而加重病情。在确诊后,应遵循医生指导,完善相关检查如超声波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66
2024-02-2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