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膀胱肌无力尿不出来怎么办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膀胱肌无力导致的排尿困难可以考虑使用抗胆碱酯酶药、α受体激动剂、M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或者尝试生物反馈疗法、行为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1.抗胆碱酯酶药
抗胆碱酯酶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来减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分解,增加乙酰胆碱对膀胱平滑肌的作用,从而改善膀胱功能。常用药物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这类药物能够降低膀胱壁的兴奋性,缓解过度活跃引起的排尿困难。适用于因膀胱壁肌肉过度活动导致的排尿障碍。上述药物能选择性地阻断乙酰胆碱脂酶活性,减轻胆碱能神经冲动传递过多造成的副作用,如尿频、尿急等症状。
2.α受体激动剂
α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α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逼尿肌收缩力,促进排尿。常用的有米多君片、甲氧明注射液等。此类药物可增强逼尿肌收缩力,有助于克服膀胱出口阻力,提高排尿效率。适合于膀胱出口梗阻引起排尿困难者使用。此类药物具有较强的α受体激动作用,能有效增强逼尿肌收缩力,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
3.M受体拮抗剂
M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结合M型乙酰胆碱受体,减少乙酰胆碱对膀胱的刺激作用,延长储尿期。常用药物为索利那新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M受体而减弱了膀胱的感觉神经传递至大脑的信号,从而使患者感到尿意的时间推迟。适用于膀胱感觉过敏所致的尿频、尿失禁等情况。这类药物具有非去极化肌松作用,能松弛平滑肌,解除痉挛状态,进而起到缓解排尿困难的效果。
4.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是一种心理行为训练方法,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习识别并控制身体的生理反应,通常需要多次会诊才能见效。该技术帮助个体认识并掌握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过程,改善对膀胱控制能力。对于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加剧排尿困难者适用。生物反馈使个体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排尿是由于精神因素导致的,有利于减轻压力,放松心情,从而辅助改善排尿困难。
5.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涉及一系列针对特定目标行为进行调整和改变的技术和策略,旨在通过正面强化和消极消除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该方法有助于重建正常的排尿反射机制,适用于由生活习惯不良引起的排尿困难。行为疗法强调反复练习和环境塑造,可以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排尿习惯。
建议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如提肛运动,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辅助改善膀胱肌无力引起的排尿困难。同时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憋尿,以减少膀胱炎的发生风险。
66
2024-01-2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