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泻
当患者感染伤寒沙门氏菌时,这些病原体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其出现炎症反应和消化功能障碍,进而引发腹泻。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频率,常伴有粪便稀薄、水样便等特征。
2.呕吐
伤寒沙门氏菌侵入人体后会刺激胃肠蠕动增加,导致恶心呕吐的症状发生。呕吐通常发生在进食后不久,可能伴随腹胀或腹部不适感。
3.腹部绞痛
由于伤寒杆菌毒素作用于肠壁淋巴组织,会导致局部水肿、充血以及坏死,使肠管运动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部绞痛的现象发生。疼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呈阵发性加剧,有时可放射至腰部或背部。
4.发热
伤寒沙门氏菌作为外源性致热源进入体内后,会激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发热。发热一般为稽留热,即体温持续在39℃以上,且波动幅度较小。
5.玫瑰疹
伤寒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机体免疫应答产生的IgM类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血管壁上,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形成玫瑰色斑丘疹。玫瑰疹通常出现在疾病的第三到第五周,最先出现在胸部和颈部,然后逐渐扩散到四肢和躯干。
针对肠胃伤寒的诊断,可以进行血常规、血清学检测(包括肥达试验)以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血清学反应。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氟喹诺酮类药物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以支持身体恢复。